近日,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负责人介绍,截至2016年12月底,358家环评机构分三批全部完成脱钩,其中179家通过取消或者注销资质形式完成脱钩,179家通过原环评机构职工自然人出资设立环评公司或整体划转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形式完成脱钩。环保部在坚决推进脱钩工作的同时,加快建设项目环评资质管理改革,强化对环评机构的监管。
1月5日上午,从环保部获悉,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358家环保系统环评机构按期全部完成脱钩,彻底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
这是自环评“红顶中介”问题曝光后,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2015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向社会承诺要彻底解决的问题。
作为环境保护源头预防最重要的管理制度,环评担负着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重大责任。
2015年上半年,环保部以落实中央巡视整改意见为契机刮骨疗毒。根据3月出台的《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下称方案),部属8家环评机构已于2015年底前率先脱钩。
2016年重点推进的省级及以下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则分两批在2016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
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负责人介绍,截至2016年12月底,358家环评机构分三批全部完成脱钩,其中179家通过取消或者注销资质形式完成脱钩,179家通过原环评机构职工自然人出资设立环评公司或整体划转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形式完成脱钩。
“脱钩工作从体制上彻底解决了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问题,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从机制上推进了环评资质管理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建立更加有序健康的环评技术服务市场。”该负责人说。
脱钩工作全过程信息公开
一年多来,为确保脱钩工作有序按期完成,环保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呢?
据环保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方案》发布后,环保部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积极推进脱钩工作,特别针对业务平稳过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人员妥善安置等方面给予及时指导。
环保部针对脱钩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政策问题,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范脱钩工作。对办理脱钩手续的机构,做到严格审查,确保全部、彻底、干净摘掉红顶,严防任何形式的“假脱钩”。脱钩受理、审查、审批全过程已在环保部网站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环评机构被处理处罚362起,14家被撤销、吊销环评资质
环保部在坚决推进脱钩工作的同时,加快建设项目环评资质管理改革,强化对环评机构的监管。
环保部环评司定期公开的信息显示,2015年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对362起环评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理处罚,其中问题严重的14家机构被撤销、吊销环评资质。
环评改革中,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环评司负责人介绍,环评文件质量问题的种类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将环评文件受理审查与环评资质日常监管有机结合,“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行为加重处理处罚,限制从业,并一律实行从环评机构到从业人员的双重责任追究。”
长期以来,环评资质管理为环评制度有效执行发挥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
环评司上述负责人说,下一步,环保部将按照《“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继续深化环评资质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各级环保部门将认真落实监管职责,受理审查环评文件过程中,严格把关,对质量低劣、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一律依法予以查处。”